18日,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代表們默哀一分鐘後,開始了“唇槍舌劍”。一天前,馬航MH17客機被導彈擊落,298人罹難。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站出來為此事負責。MH17將烏克蘭危機再次拉回國際舞臺的焦點位置,一場圍繞馬航MH7的“大國博弈”已經拉開序幕。
  烏克蘭

  先發制人指責俄羅斯
  MH17墜毀在烏克蘭境內,到底是誰擊落了客機?烏克蘭政府和親俄的烏克蘭反政府武裝都有嫌疑。
  從一開始,烏克蘭就將矛頭指向俄羅斯。18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發表聲明,譴責擊落客機的是“恐怖分子”,而俄羅斯則是他們的“老大哥”。這一聲明立即被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駁斥為“帶有政治目的的做法”。
  烏克蘭表態將儘快啟動全面調查。在由烏克蘭主導調查一事上,雖然這符合國際法,但是各方似乎都並不太“買賬”。
  罹難者人數最多的歐洲,多國此前已經呼籲由聯合國授權的調查組進行調查。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說,俄羅斯將堅持十分詳細、客觀的調查馬來西亞航班在烏克蘭的空難。他同時表示,俄羅斯準備協助調查。
  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表示,這對聯合國來說,恐怕也是一個新的課題。MH17事件並非單純的災難,已經上升到一個國際事件,由涉事的烏克蘭政府主導調查,是否合適,值得商榷。
  “如果美國來評價,可能會有先入為主。從俄羅斯的角度來說,俄方也已經公開表態,稱與此事無關。烏克蘭也是如此。”王帆說,“事件的調查結果要取信國際社會,調查的機構應該中立,而不是曾經卷入烏克蘭問題的有關方面來調查。”
  美國

  雙倍施壓俄羅斯
  18日,聯合國安理會就馬航MH17事件召開緊急會議。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鮑爾表示,根據分析,馬航MH17航班是被山毛櫸導彈擊落。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就MH17事件召開新聞發佈會。也許是由於證據缺乏,奧巴馬沒有大篇幅譴責烏克蘭的親俄反政府武裝,而是有力地譴責俄羅斯對反政府武裝提供支持。
  這並非奧巴馬對此事的第一次表態。在馬航MH17的飛機上,美國乘客並不多。美國總統的反應為何如此快速?在烏克蘭危機中,一直有美國的影子。從十年前的顏色革命,到如今的烏克蘭危機,美國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從戰略的角度上來看,無論是北約東擴,還是顏色革命,都反映出美歐進一步深入俄羅斯周邊國家,對俄羅斯形成壓力的意圖。就在MH17災難發生的前一天,奧巴馬宣佈了對俄羅斯實行新的製裁措施。
  英國《衛報》一針見血地點出:奧巴馬抓住了MH17事件的機會,向俄羅斯施加雙倍的壓力。王帆表示,美國很有可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想法,希望藉此事件找到打擊俄羅斯的依據。不過,目前美國還沒有證據。無論如何,MH17事件將使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陷入更深的僵局。
  俄羅斯

  輿論被動自辯清白
  自從MH7被擊落後,西方國家大多將矛頭指向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博弈,從各自的國土上、網絡上,一直打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室里。
  18日,聯合國安理會就馬航客機墜毀事件召開緊急會議,與會國代表親眼見證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和烏克蘭駐聯合國代表謝爾蓋耶夫唇槍舌劍的一幕。丘爾金指責烏克蘭當局“任由民航客機穿越危險戰區”,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謝爾蓋耶夫反駁稱,“如果俄羅斯沒有向烏克蘭東部反叛武裝提供支持,悲劇就不會發生。”
  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安東諾夫也表示:“烏克蘭航空調度員為何允許飛機航線向基輔針對東南人民實施反恐行動的北部偏離?為什麼沒有全面對民航關閉戰區領空,更何況這個地區也不是無線電遙測系統的密集範圍。”
  曾擔任上合組織副秘書長的高玉生表示,事件發生後,普京的表態一直“留有餘地”。對於俄羅斯來講,除非最後結果證實是烏克蘭政府軍所為,否則長期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博弈,將會因為這一起事故導致力量的平衡偏向烏克蘭一方。
  中國前駐烏克蘭大使姚培生認為,無論最後證明是誰擊落MH17,恐怕都會面臨信譽下跌的危險。
  歐洲

  可能形成製裁俄同盟
  MH17空難中,298名遇難者中有192名荷蘭人。法國《費加羅報》將此事稱為“烏克蘭危機的轉折點”。
  在18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稱此事是令歐洲“覺醒的警鐘”。他為什麼要特意這麼說?
  相對於美國,歐洲與俄羅斯在地緣上有天然的接近性。歐盟1/3的天然氣消費量來自於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的處理上,歐洲一直比較謹慎。近日,美國對俄羅斯施加了號稱“史上最強的製裁”,歐洲則一邊試圖與俄羅斯“外交協商”解決危機,一方面同意了美國製裁單上的幾項內容。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用“對MH17悲劇的震驚會令歐洲轉向對烏克蘭的行動嗎”作為標題,稱和很多歐洲國家一樣,德國在地緣上接近俄羅斯,經濟聯繫緊密,因而對俄製裁的打擊性更大,同時受到的反作用力也更強。馬航MH17事件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新聞發佈會上呼籲烏克蘭地區迅速實現停火,表示俄羅斯在停火問題上負有責任。
  目前,歐洲政界已經在討論繼續對俄羅斯進行製裁,特別是如果最終證明是親俄羅斯的反政府武裝所為。社科院俄羅斯東亞中歐研究所烏克蘭問題專家張弘表示,這次事故有可能促使歐盟立場統一,製裁俄羅斯已經不可避免。
  馬來西亞

  或吃“啞巴虧”
  一年內發生兩起舉世矚目空難,馬來西亞政府面臨巨大壓力,但是在這起空難中,馬來西亞恐怕會吃啞巴虧。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18日表示,將由烏克蘭政府展開對本起空難調查。馬方將全力支持調查工作,並已正式被邀請加入調查。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立平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從技術角度來看,馬來西亞只能與烏克蘭磋商並展開調查。這起航空事件非常複雜,馬來西亞面臨與多方協調的問題。
  據媒體報道,歐安組織曾被烏克蘭方面拒絕靠近飛機殘骸。許立平表示,由於烏克蘭政府不控制這個地區,參與調查的馬來西亞人員如何取得民兵組織的支持,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俄羅斯的溝通。
  由於這起空難事件發生在歐洲,且遇害者多為歐洲人,在許立平看來,在這起事件中,歐洲發揮作用會比美國要大。暨南大學東南亞問題專家莊禮偉教授對新京報記者指出,在事故調查中,馬來西亞可能會因為共同利益與歐洲形成同盟,以求壯大話語權。
  對於馬來西亞能否通過政治協調獲得較好的結果,許立平認為,馬來西亞很可能在這起事件上吃啞巴虧,因為這起事件不但涉及巨額賠償,還摻雜了太多大國博弈與地緣政治。
  新京報記者 儲信艷 高美 王曉楓
(原標題:MH17背後政治博弈)
(編輯:SN1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31iekq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